一直以来,“日系三剑客”和“德系双雄”都是B级轿车市场的长青树,销量冠军更是这几家轮流坐,他们之间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随着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也对传统B级轿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如今的发展形势,很多经典B级轿车都迎来了最后一代燃油车产品,未来的换代车型大概率都将是纯电动汽车。现在,全新一代雅阁已经上市,全新一代帕萨特也将在明年推出,关于全新一代丰田凯美瑞的消息也被陆续曝光。相比全新一代帕萨特的“小打小闹”,全新一代凯美瑞则更具看点。
披着电车外壳的全新一代凯美瑞
从2006年第六代凯美瑞正式进入国内至今,凯美瑞从未跌出过主流B级轿车阵营。目前在售的凯美瑞也早在2017年底就已经上市,作为丰田TNGA架构下的首款车型,第八代凯美瑞尽管已经来到了产品生涯末期,但依旧保持着月销上万辆的实力,完全看不出是一款即将换代的车型。
尽管第八代凯美瑞竞争力尚在,但也必须与时俱进,按照丰田的规划,第九代凯美瑞也将在明年正式问世,随着时间的临近,有关全新一代凯美瑞的消息也在网上陆续曝光。
最近,一组全新一代凯美瑞的假想图在网络上曝光,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其原因在于,在曝光的假想图上,已经完全看不到现款凯美瑞的设计元素,甚至都摒弃了丰田给人的一贯印象。
具体来看,新车采用了分层式的设计,前大灯采用了夸张的“C字型”设计,而下方采用了梯形的进气口设计,让前脸显得尤为犀利。另外前机盖上方也设计有两条隆起的筋线凸显出不俗的肌肉感,也进一步提升了新车的运动视觉效果。
总体来看,新车在设计上几乎与纯电动汽车没什么两样,主打的就是未来科技感。如果硬要将全新一代凯美瑞与现有丰田车型挂钩的话,除了有部分全新一代皇冠的设计元素外,几乎找不到其它车型的影子。
来到侧面,全新一代凯美瑞也是尽可能的向运动化靠拢,颇有一股轿跑的味道,但并没有采用现在流行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这一点还是比较令人意外。
至于尾部设计,这次曝光的假想图并未展示尾部设计细节,但参考更早曝光的效果图来看,全新一代凯美瑞尾部将采用贯穿式尾灯设计,同时还有更具运动感的小鸭尾,将年轻化和运动化进行到底。
新增插混车型,定价或将上调
尽管全新一代凯美瑞的动力信息还尚未曝光,但从假想图上也能看出部分端倪,其前翼子板处有着明显的充电接口的设计,这也就意味着全新一代凯美瑞将提供插电混动或纯电动的选择。但考虑到丰田的纯电战略,提供插电混动车型的可能性更大,毕竟老对手全新一代雅阁也取消了油电混动车型,直接用上了插电混动。
至于燃油版和混动版车型的动力参数,车轱辘个人猜测还是会沿用现款车型的那套动力,提供2.0L、2.5L两款燃油版车型,海外版车型的变速箱依旧将是8AT变速箱,国产版车型大概率是CVT变速箱无疑了。混动车型依旧将搭载以2.5L发动机为核心的THS油电混动系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都能兼顾。
关于全新一代凯美瑞的内饰及配置信息,目前还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下,丰田也势必会对智能配置引起重视,虽然在智能座舱的打造上比不了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但也会在现有车型的基础上实现很大提升。
这也就意味着在价格上,全新一代凯美瑞或将迎来小幅上调。按照海外媒体的预测,全新一代凯美瑞在北美的售价将在26420美元至31390美元之间,也就是19万元左右起售价。
至于国内网友对全新一代凯美瑞争议的点,其实还是在外观设计上,毕竟风格改变实在太大,短时间内让人难以接受。另外,凯美瑞的用户群体本就是偏成熟的用户,全新一代凯美瑞在设计上却如此激进,难免会有“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风险。
写在最后:
不论如何,每当一款经典车型刚换代时,都会有不少人怀念老款。犹记得第八代凯美瑞在2017年底上市时,因为摒弃了成熟稳重的商务风格,变得更偏向年轻化和运动化而备受质疑。事实证明,第八代凯美瑞在销量上并不差,依旧是B级标杆的水准。当全新一代凯美瑞风格再次大变后,又会带来怎样的市场表现呢?车轱辘还是比较期待的。
纵享旅途 呼伦贝尔试驾捷途X70捷途X70是奇瑞控股捷途推出的首款SUV车型,8月18日上市,定位宽体智能SUV,共推出1.5T+5MT/8AT动力组合的8款车型,市场价6.99-12.09万元。本次试驾的是五座自动尊行、自动智行两款车型,从海拉尔出发到达弘吉剌部蒙古大营,途径铺装路面、乡村公路、越野路段等,全程约240公里。 |
电动车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再受质疑,小鹏P7高架追尾,错在谁?前段时间小鹏P7在高架上发生的事故想必很多朋友都略有耳闻,简单来讲就是一位小鹏P7车主在高架桥路段行驶中开启车辆的LCC 2.5辅助驾驶功能,但因车辆未及时识别前方物体提前发出预警,自己也刚好分神,导致车辆以80km/h的时速撞击前方停止的故障车辆,悲剧就此发生。 |
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再次提升,合资车的全面溃败已不可避免?早年间,因为中国汽车工业薄弱,不得已采用了“市场换技术”,意图通过引入外资车企的制造工艺和先进技术,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