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凯翼汽车在四川成都举行新车上市发布会,定位为“大车级 小旗舰”的新能源精品小车凯翼拾月正式上市,售价5.39-6.99万元,同时,购车用户还将享受心动礼、金融礼、焕新礼和品质无忧保障等四重上市礼包。
作为凯翼汽车基于全新的i-EA产品平台打造的首款新能源车型,凯翼拾月拥有颜值高、空间大、配置丰富、性能强等亮点,以88项同级领先的越级产品力引领市场进入新能源小车的3.0时代。
关于凯翼拾月名字的由来,来自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为现场嘉宾做了详细介绍,“拾月”这个名字来自用户共创模式,本意是“拾得明月”,代表一份美好的心境,寓意对人生的执着和追求;也代表了一份坚定和执着,是对生活的单纯与热爱;同时谐音“十月”,象征收获和感恩。
凯翼拾月车身尺寸为3360*1700*1605mm,轴距为2160mm,属于A00级纯电动小车中的佼佼者。凯翼拾月在外观、空间、功能配置、动力续航等诸多方面均有越级表现,该车的上市无疑为当前新能源小车市场带来了一场全面升级。
“丑就是原罪,颜值才是正义”,凯翼销售公司总经理何勇平介绍道。凯翼拾月是凯翼汽车采用“用户共创模式”开发的首款新能源车型,尊重用户对产品造型的喜好和选择,且在造型上采用了大量的轿车化设计元素,外观风格相比市场同级竞品少了柔弱,更显动感,前脸鹰眼动态仿生设计,搭配滑翔悬浮车顶,整体线条流畅有型。凯翼拾月还提供了多种车身颜色选择,内饰同样采用了年轻人更喜欢的粉白、蓝白等流行配色,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价格不贵但性能超群,凯翼拾月就是那个不一样的存在。”作为凯翼拾月车主的宠胖胖负责人佘小野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曾经是专业赛车手的他,之所以会选择拾月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看重的是凯翼拾月比同级更丰富的配置和更强的产品性能。凯翼拾月采用越级的乘用空间设计,搭载宁德时代第二代电池技术,同时拥有越级的智能体验。无论是空间、续航,还是智能操控、音响效果,处处都有惊喜。不管是年轻人的首台车,还是家庭的第二部车,拾月都能兼顾不同用户的需求与喜好,不失为一台新能源精品小车。
更大的车身尺寸和更长的轴距,以及长轴短悬设计为凯翼拾月提供了更大的车内空间,可以满足四个成年人的轻松驾乘,同时全车还拥有多达13处、17个储物空间,后备厢能够竖放20寸行李箱,轻松满足日常用车的储物需求。后排座椅纯平放倒后,后备箱空间可拓展至430升,储物空间表现足以媲美大多数中级车型。
凯翼拾月提供了201公里和301公里两种续航版本,能满足日常通勤一周。电机峰值功率分别是35KW和40KW,输出功率较市面上的同级车型更大,爬坡能力更强。其中301KM续航里程版本,还搭载了最大功率为40KW直流快充系统,30分钟即可充满80%,有效解决了用户对充电时间及续航里程焦虑问题。
相比市场上的竞品,凯翼拾月在智能化和安全性方面也做了全面提升,全系标配了10.25英寸液晶触控屏,具备车载蓝牙功能,还能通过carlife实现车机互联实现语音导航等。同时全系搭载4个高保真扬声器,标配多功能方向盘,双手不离开方向盘即可实现影音娱乐功能及接打电话等操作。凯翼拾月拥有65%高强度钢的笼式车身结构,全系标配了主副驾双安全气囊,以及360度全景影像等安全配置,此外还搭载了电动隐藏式门把手,这在同级车中显得非常亮眼。后来居上的凯翼拾月,其产品综合实力足以引领纯电动小车进入全面升级的3.0时代。
凯翼汽车总经理高雷表示:凯翼汽车通过承袭奇瑞技术,开展与华为、腾讯及宁德时代等国内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已建立起了汽车产品全栈自研能力。凯翼拾月正式投入市场,给用户带来了新能源小车更好的购买选择。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之下,凯翼汽车的新能源转型战略也在积极加速推进。随着凯翼汽车新能源产品序列的日臻完善,凯翼品牌已经具备了立足新能源汽车市场,拉动品牌向上的底气和实力。
从凯翼拾月“大车级 小旗舰”的产品定位我们不难看出,这款车被凯翼汽车寄予了更高的市场期望。我们也希望拥有越级产品力的凯翼拾月能够被更多的用户接受,让用户体会到新能源小车的更高品质。
马自达CX-70官图发布,搭载CX-90同款动力总成,引入国内能热卖?在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燃油车的地位已经变得岌岌可危。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了40.2%,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0.6个百分点,全年渗透率为35.7%,按照业内人士的预测,到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50%。 |
新车接二连三换代失败,锐界L能成为长安福特救命稻草吗?不可否认的是,长安福特曾经在国内也是无比的辉煌,2016年销量甚至达到了94.38万辆,距离“百万大关”近在咫尺,这一成绩是日系和韩系品牌所不能比拟的。但现在的长安福特,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2022年销量仅为251019辆,也就是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水平。即便是进入到2023年,长安福特单月销量也不足2万辆。 |
一键报警形同虚设!滴滴用户减少如何确保乘客安全?据下载数据显示,自滴滴出现第二次乘客遇害事件后,用户开始尝试事件使用滴滴出行竞争对手服务。有些用户甚至公开卸载滴滴应用。APP Annie的数据显示,在IOS中国区下载榜上,滴滴出现应用已经从TOP 10下滑至第60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