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汽-大众ID.7 VIZZION将在今晚上市,从此前发布的首发版23.7777万元预售价来看,今天发布的还有低配版和四驱版等其他版本,车轱辘预计低配版的价格会拉低,而四驱版的价格又将卖多少钱,才会让ID.7 VIZZION畅销呢?ID.7 VIZZION的对手有哪些?
ID.7 VIZZION在同级车里胜在空间更大更实用
从ID.7 VIZZION首发版在11月的铺货量来看,尽管还没正式上市,但ID.7 VIZZION在11月批售了549辆,数据来源某主之家!伴随ID.7 VIZZION全系车型的上市,只要价格合适,车轱辘相信ID.7 VIZZION将一改一汽-大众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而ID.7 VIZZION究竟有那实力吗?
从定位来看,ID.7 VIZZION定位5门5座掀背中型车,有一个大大的后备箱,一般标准的三厢车的后备箱根本达不到如此容积,而ID.7 VIZZION则有着521L的后备箱容积,关键是第三排座椅还能放得比较平整,偶尔载物和户外露营都能满足!比亚迪汉EV和Model 3都是采用标准的三厢车设计,车内乘坐和后备箱空间并不出色。
掀背造型更加时尚同时兼顾了空间实用性
至于ID.7 VIZZION的颜值,掀背车最大的亮点就是让造型看上去更加时尚和动态,ID.7 VIZZION颜值究竟适合当下年轻人购买电动汽车的审美,就目标消费者说了算。不过,家族式的前脸、贯穿式尾灯、IQ.Light大灯、900流明的矩阵式LED前灯、中双灯等元素的加持,让ID.7 VIZZION的电车元素拉满。
ID.7 VIZZION前移的A柱和掀背造型,不仅可以降低风阻,让车内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也更大,特别是短前悬和适当延长的后悬设计,不仅看着更加豪华,也让车内的腿部空间更宽敞。
车尾和车前相呼应的贯穿式尾灯,可点亮的LOGO,小鸭尾式车尾和贯穿式下包围等元素加持,让车尾看上去更加厚重和大气。当然,以上造型设计,您会为ID.7 VIZZION打多少分呢?关键是ID.7 VIZZION是您的菜吗?
后驱操控很棒且续航和空间在同级有竞争力
购买电动汽车的人都比较挑剔,更加注重外貌,但也更看重车内的科技,而ID.7 VIZZION的车内配备15英寸智能2K悬浮屏,采用大众全新一代车机操作系统ID. OS 2.0,该车机到底流畅不,与中国品牌车机系统有竞争力吗?此外,ID.7 VIZZION还配备了AR-HUD抬头显示和Smart Air隐藏式智能空调等,诸多智能科技配置拉满的同时,关键是还很实用!
在底盘方面,ID.7 VIZZION采用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而后置后驱的设计让ID.7 VIZZION驾驶质感还是很不错。从首发版配置拉满来看,车轱辘编辑相信ID.7 VIZZION的低配版配置也不会低,只是可能少许人会觉得后鼓刹不如汉EV和Model 3的后盘刹,但电动汽车对刹车的使用频率很低。
写在最后
购买电动汽车的人最在乎的就是续航,而ID.7 VIZZION在CLTC工况下642公里的续航,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特斯拉Model 3和比亚迪汉面前,除了比亚迪汉EV期间有715公里续航车型外,ID.7 VIZZIO续航还是很有竞争力,而2965毫米的轴距,比比亚迪汉EV和Model 3都有竞争力,加之掀背设计,ID.7 VIZZION的车内乘坐和后备箱空间实用性都在Model 3和比亚迪汉EV之上。那么,ID.7 VIZZION会是比亚迪汉EV和Model 3的市场销量对手吗?
										2018年315最有可能被曝光的轿车有哪些?随着315的临近,每年汽车315中都会曝光一些质量问题突出的车型,这些车型也是投诉量极大的车型,建议消费者在未来购车中需要擦亮眼睛,最好不要买投诉量最大的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车型,而那些已购买了投诉量很大且处在投诉中的消费者,祝愿能早日解决问题,让有车生活不要那么多的烦恼。  | 
								
										机油门余震会影响到东本其他车型吗?从机油门事件爆出到现在已经有3个月了,在这段时间当中东风本田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2018年2月,东本销量仅有34781台,同比下跌11.1%;其中CR-V更是惨不忍睹,销量仅为5906台,销量仅为同期一半;到了3月,1.5T 的CR-V更是在机油门的波及下被迫停产,东本当月销量则为38637辆,同比销量暴跌28.9%。直到此时,东本销量连续增长的神话已经被终结,而机油门的余震还在使人们惴惴不安。  | 
								
										刚来一波大降价,电池级碳酸锂报价却创新高,特斯拉撑得住吗?最近,从相关渠道获悉,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材料锂电材料报价上涨,电池级碳酸锂涨1500元/吨,均价报56.75万元/吨,报价创历史新高。新闻虽短,却影响巨大。众所周知,纯电动汽车的主要成本,正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原材料上涨,动力电池以及纯电动汽车必然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