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自1984年开启的中国车企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公司发展史,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正变身“技术输出者”,从大众入股小鹏,到Stellantis集团牵手零跑汽车,都体现出了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外资企业会在新能源领域寻求与中国车企的合作。这不,奥迪就将转型的希望押宝到了上汽这边。
上汽技术反哺,上汽奥迪还有救?
上汽与奥迪联姻早在八年前就已经有了端倪,直到2021年才最终落地,本以为上汽奥迪会像一汽奥迪那样,成为高端市场中的佼佼者。可从上汽奥迪这几年的表现来看,完全超出了外界的预期,销量表现更是惨不忍睹。
到知道,奥迪在国内有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两家合资公司,但由于一汽奥迪成立时间更早,销售体系也早已完善,所以在对旗下车型的打造上,一汽奥迪早早就引进了奥迪旗下的明星车型,上汽奥迪想要逆袭就只能引入相对冷门的奥迪产品。同样,在新能源领域上汽奥迪也面临着类似的尴尬。
早在2020年,奥迪就与中国一汽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成立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同时,由奥迪和保时捷两个品牌合作开发的PPE电动平台也将导入奥迪一汽,新车型也由一汽奥迪销售公司进行销售,让上汽奥迪陷入了“无米下锅”的窘境。
既然已经失去了奥迪的“偏爱”,对上汽奥迪来说,想要实现转型就必须寻求与上汽的合作,所以早在去年7月份,上汽就与奥迪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以进入新的细分市场。经过10个月的磨合,双方的正式合作内容也于近日揭晓。
按照上汽和奥迪的协议,奥迪将与上汽集团联合开发专注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并基于该平台为上汽奥迪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按计划,双方合作的首批车型将覆盖B级车和C级车市场,且首款车型将于明年上市。
上汽能为奥迪带来什么?
从奥迪和上汽的合作内容来看,奥迪明年能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浪花的关键就看上汽,那么,上汽在目前的新能源市场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严格来讲,上汽在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并不大,旗下的智己汽车、飞凡汽车、荣威等品牌影响力甚至还不如头部新势力车企。特别是智己汽车,作为上汽旗下的高端品牌,如果不是前段时间碰瓷小米汽车遭到外界的口诛笔伐,更多人甚至都未听说过这一品牌。
不过,虽然上汽在新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并不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上汽没有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经过这几年的研发,上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不能说遥遥领先,最起码也不差。就拿刚上市的智己L6来说,其配备的灵蜥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ISC智慧灯语系统以及光年固态电池和IMOS 3.0智舱系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智己汽车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也并非产品力不够,而是品牌号召力太差所致。
如果上汽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上汽奥迪上,以奥迪在国内的号召力,表现肯定要好过于智己汽车,这是上汽奥迪的优势所在。但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奥迪还会是纯粹的奥迪吗?如果奥迪用上汽的技术,新车上市后难免会被贴上“换壳”的标签,而一旦被贴上这一标签,往后就很难摘下。
所以说,即便上汽和奥迪加深了合作,上汽奥迪想要单靠上汽集团完成逆袭背后还是有很大难度,更何况,更纯粹的一汽奥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也不见得有多好。
写在最后:
虽然中国车企的技术支持可以让合资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大幅提升,但也并非百利无一害,既然你都用上了中国车企的技术,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为何不直接选择国产品牌呢?如果不寻求中国车企的帮助,自身产品又很难有竞争力,上汽奥迪所陷入的两难境地也正是当下合资品牌转型困难的痛点。
斯柯达新车曝光,三款纯电车型就能救世?未免太过天真日前,据外媒报道,斯柯达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泽尔默在受访时表示,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将于明年做出最终决定。 |
15万内最具性价比的电动SUV选择?睿蓝7和新势力的纠结!手握15万元预算,如果是买燃油车的话,完全能够买到合资精品,但如果想要买纯电SUV的话,可选择的车型就不太多了。毕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国产品牌都在走高端化路线,合资新能源汽车又没太多竞争力,20万元以内很难有精品纯电动车型。 |
“2023逐梦·青春丨声在中国·中国大学生音乐艺术节”山东艺术学院站火热开启芳菲四月,满目皆是绚烂。四月的济南,处处洋溢着春光与热情。4月27日,“2023逐梦·青春丨声在中国·中国大学生音乐艺术节”校园海选赛暨山东艺术学院魅力新星总决赛,在名泉簇拥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火热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