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2024年的国内汽车市场,内卷和价格战依旧是主旋律,在这一大环境下,不少主流合资品牌都陷入了困境,反倒是国产品牌却在一路高歌猛进。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已经来到了59%,其中在9月份的市占率更是高达63.5%,同比增长10.1个百分点。
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了50%,且在9月份的销量中,国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是高达74.9%。毫无疑问,无论是传统燃油车市场还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合资品牌都在走下坡路。那么,一路高歌猛进的国产品牌在前三季度的销量目标完成率又是怎样的呢?
比亚迪完成率最高,吉利也很稳
在年初的时候,大多数车企都定下了今年的销量目标,如果从时间节点来看,想要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在前三个季度完成率怎么也得在75%以上才算合格。如果考虑到下半年购车是购车旺季的因素,实现销量目标的最低标准在前三季度也完成率也得在六成以上,否则想靠第四季度完成最后的冲刺还是不太现实。
从几家主流国产品牌和新势力品牌销量目标完成率的排行来看,在前三季度销量目标完成率在六成以上的仅有六家车企,完成率在七成以上的更是仅有比亚迪、吉利以及奇瑞,其完成率分别为76%、75%以及71%,从目前的销量走势来看,这三家车企完成最终的销量目标问题并不大。
特别是吉利汽车,在刚过去的9月份还实现了单月销量破20万辆,今年的累计销量更是超过了148.9万辆,同比大增32%,距离200万辆的年销目标仅剩不到51.1万辆,只需要在第四季度正常发挥就能完成。
至于比亚迪就更不用担心了,早早就锁定了今年的销量冠军,虽然距离360万辆的销量目标还差了86.4万辆,但在9月份比亚迪单月销量就超过了40万辆,剩下三个月卖86.4万辆完全不是问题,甚至还能超额完成销量目标。
另外,零跑、蔚来、理想这三家新势力品牌,目前的完成率都已经超过了六成,只需要在第四季度冲一波销量,还是有很大可能完成销量目标。就拿零跑汽车来说,现在的销量目标完成率已经达到了69.14%,且在9月份销量还首次突破了3万辆,创下了品牌历史销量新高。对零跑汽车来讲,只需要在第四季度取得和9月份一样的成绩,完成25万辆的年销目标就不是问题。同样,蔚来和理想汽车也是如此。
小米完成率不到六成,但最不慌?
在前三季度销量目标完成率排行中,除了比亚迪、吉利、奇瑞、零跑、蔚来、理想完成率在六成以上的品牌外,剩下的大多数车企几乎已经可以提前宣布无法实现年初吹下的牛,小鹏和智己汽车前三季度的销量目标完成率更是只有三成。
相比之下,小米汽车却是最不慌的一个。3月份才上市的小米SU7,截止到9月份已经累计交付了6.6万辆新车,虽然距离12万辆的交付目标还有近一半的差距,但小米SU7并非卖不动,而是受到了产能的限制。如果小米SU7在第四季度实现单月2万辆以上的产能,就能够完成12万辆的交付目标,且雷军也曾透露,小米SU7在10月份就能将产能提升到2万辆以上。所以说,尽管小米汽车现在的销量目标完成率仅有55%,但并不存在无法完成的情况。
岚图、问界、长城、哪吒、埃安等品牌已经可以提前宣布无法完成销量目标了,至于无法完成销量目标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确实销量表现不太好,但更多的还是年初定下的目标实在太高,甚至都有些不切实际了。
就比如问界,今年问界的销量表现大家都有目共睹,问界M9这样单车均价在50万元以上的车,单月销量都能破2万辆,表现简直不要太好。但问界给自己定下的销量目标却达到了60万辆,这都快赶上
相比之下,小鹏汽车就比较可惜了,前三季度仅完成了销量目标的35%,且小鹏自身也并没有好高骛远,今年的销量目标也才28万辆,完全是一个合理的目标。但奈何小鹏汽车在上半年的表现太过糟糕,直到小鹏MONA M03上市后,小鹏汽车销量才实现了快速增长,且在11月份,小鹏P7+也将正式上市,预计在第四季度小鹏汽车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但也已经没有了完成销量目标的可能。
写在最后:
总体来看,在主流国产品牌中,多数车企都还是定下了一个比较合理的销量目标,且也在奋力向这一目标努力。但从完成率来看,能够实现年销目标的车企屈指可数,对于无法完成销量目标的车企来说,也需要痛定思痛,等待来年厚积薄发。
降幅超10万也卖不动,宝马i3惨淡的销量已经暗示了转型结局?一线汽车品牌为何能够成为一线品牌?在这背后除了有着先进的造车功底外,可靠的品质和出色的营销也必不可少。就比如宝马,背后就有着悠久的造车经验,在营销上更是与操控挂钩,成为了与奔驰、奥迪齐名的一线豪华品牌。 |
不看这些重磅新车,枉去2018北京车展!从果粉们彻夜排队抢购新iPhone,到米粉们望眼欲穿地等待小米新机预定,再到花粉们不定期将华为门店围个水泄不通,优秀的产品总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一席之地。其实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手机,在汽车领域也同样适用,何况近年来汽车技术已有诸多实质性飞跃。在即将开幕的2018北京车展上,有4款新车格外引人注目,它们都拥有出众的综合实力,在同级中最值得用户关注,有望成为各细分市场的头号玩家。 |
中国小型SUV和紧凑型轿车的常青藤,逸动和CS35靠啥常绿?在中国品牌紧凑型轿车和小型SUV阵营里,就不得不提到逸动和CS35,这两款车已经上市10年,却一直保持畅销,在5月20日迎来了2022款逸动PLUS & 2022款CS35PLUS上市发布会,外观以及配置进行调整升级,2022款逸动PLUS指导价为7.29-10.39万元,2022款CS55 PLUS售价为6.99-10.9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