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时代,有时快的令人措手不及。电商对实体店的打击犹在眼前,新零售便已发起了对纯电商的猛烈冲击。互联网大咖马云提出:纯电商时代已经离去,将来十年将是新零售的时代。不再有纯电商,传统零售也即将倾覆,线上与线下必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的市场环境下,商业模式变革势在必行。
传统行业如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进化出全新商业模式?2018年5月24日,上汽大通与车享在上海金桥数据中心举行战略签约仪式,双方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智享定制、智享渠道、智享数据的多维度合作,贯穿线上与线下场景,共同探索互联网大潮下的商业新模式。
【上汽大通&车享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多维度合作,打造“货、场、人”高效互联
货、场、人是零售行业中永恒的概念,不管技术和商业模式如何更迭,零售的基本要素都离不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销售场所及渠道、目标受众及销售服务人员。而上汽大通与车享共同探索的商业新模式,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传统零售业只是简单地把“货、场、人”组合或连接,新模式则凭借双方在智享定制、智享渠道、智享数据三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产品、渠道、营销的共融互通,为用户提供了“货无疆、店无边、人无界”的购车体验。
【上汽大通&车享达成多维度战略合作】
货无疆,并不仅止于产品种类与数量的无疆,更在于满足消费者自由随心的个性化需求。作为首创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的汽车企业,以及汽车行业OTO模式试水者,上汽大通与车享强强联手,智享定制,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选择。而上汽大通C2B业务的核心“蜘蛛智选”智能选配器,则令消费者在预算内获得更大的自由,3分钟即能“选出”一款拥有自己DNA的汽车。
店无边,即突破渠道边界,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全场景。基于共享平台理念,上汽大通打破传统,与车享实现渠道互补。上汽大通全系车型将在车享线上平台以及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线下汽车商城和汽贸店销售,线上选车线下体验,与大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4S店网络,差异化互补,形成智享渠道,开创新零售业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购车体验。而在售后体验层面,上汽大通与车享形成网点共享、服务产品共享的新模式,共同构建车主服务网络体系,推动车主售后体验的全面升级。
人无界,即上汽大通与车享将智享数据,更好地管理用户全生命周期,与用户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互联。在用户选车、购车、用车的每一个环节,上汽大通和车享依托团队、技术、平台、运营、管理等资源的共享,通过搭建整合营销销售平台,全功能智能客服平台,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会员管理平台,来保障用户权益的全面互通,提升用户全生命周期体验。
发挥乘法效应,上汽集团内部资源有效整合
互联网最本质的功能就是“连接”,将强者与强者互相联合,就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整合效应。强者更强,这便是加法效应的升级版——乘法效应。背靠上汽集团品牌与体系优势的上汽大通与车享,积极践行“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的“新四化”发展战略,共享优势资源,共同探索全新商业模式。此次合作,不仅是双方在新零售领域的实践,更是上汽集团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上汽大通&车享共同探索商业新模式】
乘法效应来自于上汽大通整车大规模柔性化C2B制造能力、新零售汽车销售模式及“我行MAXUS”平台等资源,与车享现有的车享新车、车享家、车享二手车、车享配、车享付等各平台资源深度结合。围绕用户车生活,上汽大通与车享为用户打通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看车、选车、买车、用车、卖车的环节,创造理想而完善的车主生活圈,实现用户体验全方位跃升。
立足现在,布局未来。当车企中的互联网企业,与“全生命周期”O2O汽车电商平台携手合作,双方优势充分发挥融合,打造了效率更高、更具优势的全新商业模式。而伴随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加智能化的美好汽车生活,这才是真正拥抱用户的正确打开方式。
1000m记忆泊车,1711km极限续航,传祺影酷“王炸”当汽车智能化、电气化成为不可逆的潮流,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对于车辆体验的期待值水涨船高。今年4月,广汽传祺发布国内首个拥有双技术路线的混动品牌——钜浪混动,加速推动车型全面混动化。6月22日至26日,作为首款搭载钜浪混动GMC 2.0的SUV影酷在钜浪混动一箱油极限测试中,历经三省八市,克服路况地势复杂、昼夜温差大、超高强度行驶等一系列极限挑战后,以一箱油最长跑1711km,百公里油耗3.2L的亮眼成绩,诠释了极致的省油科技。 |
北京汽车将“脱胎换骨”?回归一个品牌,主攻10-30万元市场北京汽车将“脱胎换骨”?回归一个品牌,主攻10-30万元市场 |
尺寸接近沃尔沃XC90,极星3明年国产,能大卖吗?随着油价爬升以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电动汽车越来越被国内消费者所接受。不过走在电气化前端的新能源品牌极星,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却并不顺利,部分车型甚至被低价甩卖。眼下,极星第三款车型,也是极星首款SUV车型,极星3即将全球首发,并于国内开启生产。今天咱们就来看看,极星3能否在国内市场翻身,极星品牌将面临怎样的发展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