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联会正式公布了6月份以及今年上半年车市销量排行。受上半年疫情影响,国内乘用车市场1-6月销量仅为926.1万辆,同比下降7.2%。而在6月份,在最新购置税减半政策下,国内车市迎来了久违的复苏,6月销量达到了194.4万辆,同比大增22.7,环比5月增长了43.5%。
在各汽车厂家的销量上也可以看出,在6月份基本都实现了同比、环比双增长,其中一汽-大众在6月份的表现极为亮眼,销量达到了213634辆,同比暴增75.9%,而比亚迪依旧是自主品牌中销量最高的一个,6月销量为133762辆,同比增长166.6%。
与此同时,6月份三大细分市场的排名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轿车:卡罗拉重回前三,轩逸继续登顶
数据显示,6月份零售销量超过2万辆的轿车达到11款车型,比上月增加了6款,而自主品牌则占据了三席。
至于轿车销量冠军,无一例外依旧是轩逸。曾经被朗逸打成“千年老二”的轩逸从2020年开始就彻底翻身,持续蝉联了轿车市场销量冠军。而在6月份,轩逸也以45767辆的成绩傲视群雄,在轿车市场的统治力依旧在持续。
除了常胜将军轩逸外,卡罗拉在6月份的表现同样亮眼,以33557辆的成绩重新杀入了轿车销量排行榜前三甲。而朗逸的成绩也不差,6月销量为31485辆,似乎已经回到了曾经“两逸”争雄卡罗拉趁机乱入的时代。
在自主轿车这边,比亚迪秦和比亚迪汉销量纷纷突破2万辆,是唯一拥有两款轿车销量破2万辆的自主品牌,这也充分反映出了比亚迪在今年强势的市场表现。
SUV:哈弗H6光辉不再,奥迪Q5强势崛起
在6月份,国内SUV市场格局彻底被打乱,曾经在SUV市场绝对的销量王者哈弗H6甚至未进入前三。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哈弗H6销冠地位就已经受到动摇,被本田CR-V和长安CS75先后拉下神坛。而在今年,哈弗H6的地位进一步受到威胁,6月销量仅为21040辆,只能屈居第四位,且在今年上半年的累计销量上,哈弗H6也不如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宋,最终的年度销量冠军哈弗H6也将大概率首次无缘。
在6月份,表现最好的还是特斯拉Model Y了,销量达到了52150辆,对于这一成绩车轱辘也并不例外,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一直都是取决于产量。与特斯拉Model Y有相同待遇的就是比亚迪宋了,在6月份比亚迪宋销量达到了31787辆,同比大增122.1%,而在今年的累计销量上,比亚迪超越了特斯拉Model Y,达到了162573辆,或将成为最终的年度销量冠军。
最后就是在高端SUV市场,去年一整年宝马X3几乎都是稳坐高端SUV销量榜首,而在今年,奥迪Q5就突然支棱了起来,6月份销量达到了18699辆,远超老对手宝马X3和奔驰GLC。
MPV:赛那后来居上
相比轿车和SUV市场,MPV市场的格局向来比较稳定,毕竟有着别克GL8这样的现象级产品。
但是在6月份,MPV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并不小,虽然别克GL8销量达到了10565辆,但是丰田赛那也交出了7586辆的销量成绩,不加价的赛那展现出了应有的市场表现。甚至在5月份的上险量上,赛那还实现了对别克GL8的反超,未来别克GL8的“垄断”地位也势必会因赛那的崛起而受到动摇。
另外,在高端MPV市场上,此前岚图梦想家已经迎来上市,比亚迪汽车旗下高端品牌腾势D9也将迎来上市。我们都知道,现如今消费市场对于新能源都比较热情,这些高端MPV是否会通过高端的品质和新能源的技术路线,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并以此打破现如今MPV市场的销量格局,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写在最后:
总体来看,国内汽车市场两极分化的局面依旧在加深,一线品牌依旧是大多数消费者购车的首选。让我们庆幸的是,自主品牌已经愈发强大,特别是比亚迪,真正做到了在轿车和SUV两大市场的全面开花,而即将上市的腾势D9未来能有怎样的市场表现,同样值得期待!
做客户的“知音”,神龙汽车全价值链“以客户为中心”深度转型2月10日,2023神龙汽车文化节在武汉盛大举行。此次文化节,神龙汽车聚焦客户价值,发布用户品牌“知音”、升级“五心守护行动2.0”、推出神龙知音会员体系,陪伴用户焕新启航,共同开启下一个30年。 |
CTCC“三冠王”奕炫,新推“冠军版”上市,8.99万起!为致敬和献礼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6月2日,东风风神品牌旗下多次参加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并已经连续3届斩获年度总冠军的奕炫赛车,被捐赠入驻北京汽车博物馆。至此,奕炫一举成为CTCC入驻北京汽车博物馆的赛车。一并入驻的还有一台代表着中国先进技术实力的东风马赫发动机。 |
这一次,强大合一! 全新Jeep指挥官,专业级高端大五座上市国产Jeep面世两年半,“喜提”40万车主信赖。其背后代表着Jeep 4x4 SUV智能科技体系所带来的操控乐趣以及安心保护不费油的守护,其价值正被越来越多主流SUV消费者所认可。在名为“Jeep What’s New” 高黎贡媒体试驾活动中,Jeep立足于国产车主突破40万的全新起点之上,在迎来大指挥官的成功上市之后,再次祭出一个“大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