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首先想到的除了绿牌优势外,再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用车成本,相较于燃油车而言要更低,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毋庸置疑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油耗更低,并且没有购置税,这样看来,不管是咱们前期的提车成本还是后期的用车成本,似乎都要实惠不少!但你们别忘了,新能源汽车普遍比燃油车更贵,虽然没有额外的购置税,但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将这部分税费算在了车价里呢?

另外,现在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后期用车成本比较高,因为涉及到电池的衰减以及损毁,咱们以特斯拉为例,其更换电池每50kw便需要8万左右,如果更换全车电池,价格直接飙升至17万左右,这相当于直接换辆全新雅阁了,这用车成本确实夸张,不过你们知道吗?其实不光是电池,它后期的这些隐性消费也是不容小觑的。

新能源汽车的车胎更贵
相较于燃油车而言,新能源汽车普遍较重,以油改电产品奔驰EQB为例,相较于原型车奔驰GLB来讲,它的整备质量增重了466kg,车身增重,为了保证整车的行驶质感,也就意味着,整车所有细节都要重新调教,包括减震阻尼和弹簧刚度以及轮胎等等。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轮胎,因为它的成本是咱们肉眼可见的,车身整体质量越大,轮胎的胎压调节得就要相对更高一些,包括抓地性、抗扭性、静音效果等等都要考虑在内,那么这类轮胎相较于普通车胎而言就要贵很多,以米其林e聆悦系列为例,一条车胎基本上在1000元左右。

新能源汽车车价更高 “双保”更贵
这点更多的会体现到混动车型上,以第三代哈弗H6和哈弗H6新能源为例,两车都是最低配,但价差却在4万元左右。

另外是保险和保养,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它的保险费普遍较高,因为三电系统的“不稳定”,时而自燃的这些隐患,都得算在保险费用里,以10~30万元的车型为例,相较于同价位的燃油车,它们的首保普遍都要高出1000元~4500元左右。

其次是混动车型,由于其搭有两套不同的动力系统,那么在保养部分,它的价格也会更高,以同价位的长安CS75PLUS和比亚迪宋PLUS DM-i为例,宋PLUS DM-i 6万公里保养总成本相较于长安CS75PLUS而言,要高出1000多元。
当然,与之对应的,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普遍较低,后期亏损成本也会更高。
这样对比下来,你会发现新能源汽车其实并不比燃油车省钱,所以买车大家大可不必看重节约这个点了,而最好是将关注度转移到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各自的优点上,比方说油车的驾驶质感、没有里程焦虑,新能源汽车的静谧性、提速快、智能度更高等等,看看谁更符合你的用车需求。
拉皮减配的全新奥迪Q5L能逃出降价厄运吗?产品上市周期过长,即便是奥迪Q5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后续冲高乏力的情况,要知道,Q5在2017年的销量冠军的头衔可是用了近乎平均8万元的优惠换来的!奥迪依旧是2017年豪华品牌在中国的销量冠军,全年销量为597866辆,其中一汽奥迪的销量为552004;而Q5的销量则占总销量的20.6%,达到了123494辆,仅次于A6L。虽然Q5销量依旧,但与2016年相比却有了5.07%的跌幅,那么即将上市的Q5L是否能为Q5系列注入新鲜血液呢? |
彰显徽派文化之精华,解读捷途X70设计语言“一带一路”将中华文化推上世界舞台,同时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互鉴与融合,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学习中华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各汽车品牌的设计理念当中。徽派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标本和缩影,更是具备独特和重要的地位。 |
横行中国汽车市场十多年的“霸道”,普拉多为啥没能善终?眼看着新一代丰田普拉多即将发布,但国内消费者却并没有太多兴趣。曾经何时,丰田普拉多是一款消费者求之不得的神车,各种加价之后,却依旧受人追捧,横行中国市场十多年之久。时过境迁,眼下的国内汽车市场,似乎已经不再宠幸日系大排量越野车,不少二手车商手里的普拉多,要亏上两三万才能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