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超跑和硬派越野车因为大多都是进口,从而在价格上令人高不可攀,这也就注定超跑和硬派越野市场体量不会太大。在中国汽车品牌中,致力于研发超跑的车企几乎没有,而在硬派越野领域的玩家也只有北京越野和长城两家。
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电机强大的加速能力让超跑引以为傲的零百加速成绩变得一文不值,挂着绿牌的硬派越野车在今年也越来越多,似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卷已经波及到了各个细分市场。
逐渐拥挤的越野赛道
在新能源汽车尚未受到大众认可之前,硬派越野市场一直都是进口越野车的天下,国产越野车中的北京越野和长城,也只能在低端市场靠着价格优势来生存,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汽车品牌在“三大件”上与进口越野车存在差距,这也就是为何大多数车企都不愿卷入硬派越野市场的原因。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车企在核心技术上有着足够的自信,从而涉足到了以往在燃油车时代不敢踏入的领域,国产新能源硬派越野车和超跑的崛起就是体现。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不得不让更多车企将目光瞄向其它市场,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开新能源汽车去越野,在资深越野迷眼里,完全就是天方夜谭。毕竟大多数越野场景都是在深山老林中,仅新能源汽车腿短的问题就足以劝退越野爱好者,如果是插电混动汽车呢?
很显然,汽车厂家也发现了这一问题,所以现在上市的新能源硬派越野车都是清一色的插电混动汽车,仅有少数几款产品有纯电版车型的选择。要说新能源硬派越野市场到底有多卷?看看今年上市的车型就知道。
在中国汽车品牌这边,比亚迪仰望U8、方程豹包5、猛士917等,都是新能源硬派越野车市场的大明星,至于长城汽车这边,更是先后推出了坦克500 Hi4-T、坦克400 Hi4-T、哈弗猛龙等新能源硬派越野车。
即便是外资车企,在对待新能源硬派越野车上也很积极。到目前为止,Jeep、特斯拉、福特、悍马、奔驰等厂商都已经推出或者准备推出自己的新能源越野车,与国产厂商不谋而合。其实这并不难理解,硬派越野车市场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却是一个客户忠诚度很高的刚需市场,能够积攒大量的粉丝,因此各大厂商都想来分一杯羹。
长城能否在越野市场抗住压力?
长城汽车作为中国品牌在硬派越野市场的老玩家,面对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多,自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车轱辘看来,硬派越野车虽然也迎来了新能源时代,但长城汽车完全不用担心。
首先就是在技术实力上,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Hi4-T超级混动技术,该系统集强动力、多样化场景、极度可靠性能三大核心优势于一体,全面满足用户对于城市通勤、近郊出行、长途旅行、穿越露营、拖挂房车的多样化用车需求。同时,因为是采用的插电混动,还让长城摘掉了困扰多年的“油老虎”帽子,进一步降低了长城硬派越野车的用车成本。
其次就是长城在硬派越野领域相比其他中国汽车品牌更有经验,特别是在底盘调校以及针对越野环境的设计上,长城汽车更能手到擒来,可靠性更有保障。加上长城在硬派越野市场的影响力,能够受到更多越野迷的认可。
最后就是在产品定价上,虽然今年上市了很多新能源硬派越野车,但都没与长城越野车形成价格重叠,仰望U8售价高达百万元,方程豹豹5现在也只是预售阶段,猛士917也不便宜,起步价也在60万元以上。
反观长城自己的新能源硬派越野车,刚刚上市的哈弗猛龙,起步价也不过才16.58万元,最贵的坦克500 Hi4-T售价也才33.5万元。换句话说,长城新能源硬派越野车受众群体更大,在销量上自然不惧怕其他新能源硬派越野车。
写在最后:
尽管现在新能源硬派越野车已经流行了起来,但对于越野来讲,车轱辘个人认为还是传统燃油车更佳。主要原因还是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都将动力电池放在了底盘下方,这在城市道路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越野环境下,如果经过沟壑时挂到了底盘,很有可能造成电池损伤甚至报废,你们认为呢?
领潮运动轿车-领克03将于10月19日动感上市10月9日,杭州 - 新时代高端品牌领克汽车宣布旗下领潮运动轿车-领克03将于2018年10月19日正式上市。作为领克品牌及CMA基础模块架构下的第一款轿车产品,领克03聚焦积极向上、忠于自我的年轻态消费群体,以驭风设计、猎风动力、凌风操控三大载体为基石,全面诠释运动轿车越级产品力。 |
腾势N8官图发布,两种动力选择,“蔚小理”还能沉住气?对于腾势这一品牌,在2022年以前并没有什么知名度。但早在2010年腾势就已经成立,且还背靠奔驰和比亚迪两大汽车巨头,且在成立之初腾势的定位就是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在2014年便推出了首款车型腾势300,后续又在2019年上市了腾势X,并在奔驰4S店销售。 |
奥迪入华以来最失败的车型,上汽奥迪A7L输在哪?316辆、375辆、397辆、394辆、335辆,这是上汽奥迪A7L今年前5个月的销量成绩,月销三位数,且不说难以跟一汽-大众奥迪相抗衡,甚至纵观奥迪入华以来所有国产车型,上汽奥迪A7L都算的上是最失败的车型之一(不考虑纯进口车型)。对于A7L的销量成绩,可能上汽奥迪方面有众多客观原因解释,产能有限、经销商渠道建设不完善等等,但从结果来看,酝酿了五年之久的上汽奥迪项目前景渺茫,却是不争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