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轮胎品牌排名靠前的,无非不就是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马牌、倍耐力、邓禄普、韩泰、佳通等等。
看完之后,你们是不是和车轱辘有着一样的疑惑?这些轮胎来自各个国家,但就是没有中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汽车大厂“垄断” 自主品牌生存空间很小
像大众、丰田等全球最为畅销的汽车品牌,它们新车出厂时所用的轮胎大多都是以上的外国轮胎。以丰田汽车为例,其2022年度全球产量共为913万辆,一辆汽车4+1条轮胎,那丰田汽车一共要采购4565万条轮胎。
如此庞大的销量,对轮胎品牌,它们能将利益最大化,对于丰田汽车,它能够降低拿货成本,在建立起最基础的信任之后,老客户也就被吃得死死的了。
当然,还有一方面,是外资品牌很早之前就打下的基业,在轮胎品牌的知名度上,它们永远都是靠前的。比方说米其林轮胎,它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属于品牌底蕴。当然,再加上中国轮胎品牌的宣传很少,自然而然的中国轮胎品牌就很难被人记住。
有的人可能会说,不是还有汽车后市场吗?原厂轮胎坏掉之后,换个便宜的,找中国轮胎品牌不就行了吗?
汽车后市场?没问题,但是正常情况下,一条轮胎的寿命至少也得4~5年吧?后市场的轮胎份额消耗实在是太少,况且轮胎还时刻影响着车身的性能、整车安全等,对于司机而言,也不敢马虎,宁可多花点钱购买知名度更高的轮胎,也不敢少花钱随便买个杂牌!
稍微知名的自主品牌轮胎售价并不低
关键是目前自主品牌的轮胎价格也并不低,以中策旗下的朝阳轮胎为例,某宝官方旗舰店205/55R16型号的轮胎,标价388元一条,折后329.8元,同型号的佳通轮胎,标价只需419元,折后335.2元,价差几元,你让消费者凭什么不选品牌知名度更高的品牌呢?
当然,也不是说自主品牌轮胎不行,而是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不高,去年我国橡胶轮胎累计出口量为765万吨,比上年增长4.7%,出口金额为1314.18亿元,增长16%。从数据来看是在不断上涨的,但是从全球10大轮胎企业排名来看,仍然只有中策橡胶还算榜上有名,其余的都被外资品牌占据。
从(轮胎)自主品牌的现状来看,想要越级成为一线轮胎品牌,几乎不可能,因为技术、成本控制与知名度的差距,就目前来说,还无法逾越的鸿沟。自主品牌的轮胎要想谋生存,仍然只能维持在低价以及入门级汽车市场,这是市场所选择的,你看现在的高端车型,几乎见不到自主品牌轮胎的影子,所以,相较于自主品牌的汽车而言,自主品牌轮胎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30-40万元买新能源中大型MPV,翼真L380和腾势D9选谁?30-40万元买新能源中大型MPV,翼真L380和腾势D9选谁? |
换壳埃安就高价卖,毫无技术的合创汽车败得不冤?从传出发不出年终奖,拖欠供应商货款,到强制要求员工卖车才发工资,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合创汽车距离倒下已经不远。从销量来看也是如此,2022年和2023年,合创汽车销量分别为1.82万辆和1.85万辆,还不如AITO问界单月销量水平。 |
避雷,想象与现实的差距,买车前这些问题真不必纠结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买车仅次于买房,也是一件不小的事情,毕竟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所以大多数消费者在购车时,都会秉承着极其谨慎的态度,生怕出了一点纰漏,买车前也是做足了各种功课,买轿车还是SUV?高配还是低配?保值率和用车成本需要考虑吗等等,考虑一大堆问题后,终究算是找到了属于自己中意的产品,不过真的当自己开始使用之后,以上考虑的有些问题似乎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